《陈涉世家》是司马迁《史记》里为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和吴广所立的传记,初中九年级语文教科书收录。太史公妙笔生花,把大泽乡起义刻画地栩栩如生,令人过目不忘。特别是写出来诸如“苟富贵,无相忘”、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”和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等流传千古的名句。
陈胜吴广起义
然而,在课文的注释中,出现了不少失误,在历史学界和社会上引起了不必要的争论,现在看来这些注释是错误的,起码是经不起推敲的和值得商榷的。
一、陈胜者,阳城人也,字涉。注释:〔阳城〕地名,在今河南登封东南。
把阳城注释为河南登封东南,经不起推敲。首先陈胜吴广是去渔阳(北京)戍边,在大泽乡遇到连阴雨,耽误了行程,才决定起义的。大泽乡(安徽蕲县内)距离登封数百公里,且在东南。陈胜不可能去渔阳多绕几百里,且方向走反。其次,陈胜攻下陈(河南淮阳)建立的政权为”张楚“,说明陈胜吴广应该是楚国人。登封在春秋时属于郑国,战国时属于韩国,所以陈胜的故乡阳城,根本不应该在登封县。
河南商水县舒庄乡扶苏村北阳城故城遗址
陈胜的故乡阳城,有河南登封、河南商水、河南方城和安徽宿县四种之说。三国时学者韦昭和唐代学者司马贞、张守节等赞成“登封说”。当代历史学家范文澜、吕振羽等采纳此说。如果确定陈胜是楚国人,第一个应该排除的就是河南登封。所以不能在这样注释了。据最新考古,陈胜故乡在河南商水,最有说服力(郭沫若赞同)。因为吴广是阳夏人,也就是河南太康,都属于陈国,陈(淮阳)曾经是楚国的首都。
河南太康县逊母口镇小吴村内吴广塔
二、吴广者,阳夏人也,字叔。注释:阳夏(Jiǎ):今河南太康县。
吴广是河南太康县人,倒是没有异议,吴广故里在河南太康县逊母口镇小吴村,村里有吴广塔。太康县城去往逊母口的城区主路也叫吴广路。
阳夏县名字的来历和夏朝第二任国王“太康”有关。太康是启的长子,继位后荒政,东夷族首领后羿乘机夺取首都斟荨,太康流落于戈地(河南太康县内),《史记》称为“太康失国”。据旧《太康县志》记载,夏王“太康”失国后在此筑城(原址太康县城老十字街,旧称长白山)定居,秦王嬴政23年(公元前224年)置阳夏县(在夏都斟荨之南的意思),隋文帝开皇7年(公元587年)改阳夏县为太康县,沿袭至今。
太康县城内阳夏路,引发夏的读音争执
所以阳夏县,是和夏朝相关的。如果古语”夏“念(Jiǎ),那我们也要说夏朝为(Jiǎ)朝。现在夏朝都念做:xia朝,那为什么国教版在标阳夏时还标为阳夏(jiǎ)呢?正是这个教科书上的标注,在太康县引起了麻烦。太康城内一条南北大道原来命名为”阳夏路“,住建局在标读音时标为了”yangxialu",县文联主席给县领导说这是错误的,县领导让住建局改正为“yangjialu"。可有关新闻报道时,太康的播音员念阳(Jiǎ),而上级的播音员却念阳xia。为了避免这个麻烦,县领导决定把这个路改为”少康大道“。
太康县城内原阳夏路改名为少康大道
三、最该注音的是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“中的鸿鹄。
在教科书中注释:燕雀:麻雀,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。鸿鹄:天鹅,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。这样的注释是没有错的,错是错在鸿鹄,应该这样注释:鹄读“hú”时,指天鹅;而读“hè”时,指鹤。好多人不认识这个鹄读“hú”,认为是红鹤(hè)或者鸿皓(hào),包括原北京大学的校长都在全国人民面前念错了。国家教育出版社咋不给这个字注音呢?咋不为领导同志着想呢?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yqlinks.cn/taikangxian/631998.html ,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。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